| 【動】- (形聲。從馬,并聲。本義:兩馬并駕一車)
- 同本義〖apairofhorses,asindrivingacarriage〗
- 骈,駕二馬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然后得乘飾車骈馬。——《尚書大傳》
- 骈馳翼驅。——嵇康《琴賦》
- 又如:骈馬(二馬并駕的車)
- 并列〖standsidebyside;placesidebyside〗
- 骈死于槽櫪之間。——唐·韓愈《馬說》
- 骈部曲。——班固《東都賦》
- 又如:骈集(肩并肩聚集);骈田(并列連屬。也作骈填,骈闐);骈字(兩字組成的詞語,包括合義復詞和衍聲復詞。如天地、自然、仿佛等);骈化(并列化生)
- 并聯;合并〖combine;merge〗
- 曹共公聞其骈脅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
- 又如:骈然(連接的樣子);骈脅(肋骨連接在一起);骈骨(兩骨相連);骈干(脅骨相連);骈石(兩兩相連的石頭);骈合(合并)
- 聚集;羅列〖gather;assemble;spreadout;setout;enumerate〗。如:骈聚(聚集);骈演(同臺演出);骈齒(前齒并生為一);骈骈(眾多、繁盛的樣子);骈蕃(多而豐厚);骈羅(并列,羅列);骈闐(眾多;聚集);骈戮(骈誅。一并被殺)
【名】- 通“胼”。胼胝,手掌腳底上的硬皮〖callosity〗
- 是故禹稷骈躓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- 文體名。見“骈文”(piánwén)
骈比piánbǐ〖closelylinked〗并列、密集排列 池之四周,居民骈比。——《水經注·滱水》 士女貯眙,商賈骈坒。——左思《吳都賦》
骈肩piánjiān〖shoulderbyshoulder〗肩挨著肩,形容人多擁擠 夾道之人,相與骈肩累跡,瞻望咨嗟。——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
骈句piánjù〖paralletsentences〗指對偶句
骈儷piánlì〖antithesis;artofparallelism〗指骈體文,多用偶句,講求對仗,故稱 骈四乞儷六,錦心繡口。——柳宗元《乞巧文》 自秦迄隋,文體遞變而無異名,自唐以來始有古文之名,而目六朝之文為骈儷。——李兆洛《骈體文鈔序》
骈列piánliè〖spreadout〗并列;并排
骈死piánsǐ〖diedtogether〗并列而死;一起死去 其骈死皆輕系。——清·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骈體piántǐ〖rhythmicalprosestyle,markedbyparallelismandornateness〗以常用對偶和整齊文句并聲音和諧以及詞藻華麗為特征,六朝時盛行的一種文體(相對于“散體”)
骈闐piántián〖gettogether〗聚集一起。也作“骈填”“骈田” 不是一人能領導,那容百族共骈闐。——柳亞子《浣溪沙》
骈文piánwén〖rhythmicalprosecharacterizedbyparallelismandornateness〗文體名,與散文相對稱。也叫骈體文。因其字句皆成對偶而得名,其以四字六字與四字六字相對為基本句法者,別稱四六文。并講究聲律的調諧、用字的綺麗、辭匯的對偶和用典
骈枝piánzhī〖doubletoeorfinger;unnecessary〗骈拇枝指,當大拇指與食指相連時,大拇指或無名指旁所長出來的一個多余的手指;比喻多余無用的東西
|